语言选择: 简体中文简体中文 line EnglishEnglish

公司动态

学过机械工程的你现在工作如何?对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专业的同学有什么建议?B体育

  B体育06年高考,全省第680名,选了个全国前5的机械院校,恩,当然是985,211。立志为中华机械崛起而努力,开学进校和几个教授面试的时候依然重申了志向,然后看到教授抽搐的脸。

  普通行业的机械就没好过,以后越来越不行,卖产品的永远干不过卖标准的,卖标准的也干不过发展趋势。

  机械是需要大资金支持的,随便一个落后的机床都还十几万,跟别说加工中心了,都是几百万几千万一台的。作为一个普通人眼中的制造企业,只有一台车床算什么,连作坊都算不上。普通金属加工,车铣刨磨床总要要吧。

  冲压落料机,鼠标垫大小的钣金件,3mm厚钢材,要80吨以上的落料机冲压才可以取材,一个飞轮式的80t落料机,80年代日本的淘汰品,依然要几百万。

  随便一个备件,都是按万算的。龙门磨床,一个砂轮就要2w,多大?直径25cm,3cm不到的厚度。高精密测量探头,一个探头2w,比大拇指还小,一个设备上需要几十个这样的探头,备件要买多少个?。

  1000w,搞IT,O2O,金融,物联网什么还能烧半年一年,找几十个人。搞机械,sorry,你还开不起公司。

  这么大体量的资金,民间不会去慢慢等效果,而是喜欢热钱。国家又不是万能,首先会选择性的突破军工、航天、国防方面,几千亿扔下去,分到各领域也就是打个水花。

  民用级别的很少了,注定是大企业才能采购的,动不动几千万上亿的。我老东家采购一条生产线w。大企业有谁呢?各家车企,大的家电,大型的光伏,新能源电力,大型农业机械,基建大型设备,船舶,工厂的各种设备。仔细发现,这些都有周期性的表现,并不是永远红火,船舶,光伏前几年惨的要死,现在煤矿,铁矿也是苦逼。

  其他所有普通大量级的民用级别的产品都没有高利润,资产相对较轻,容易进入很多竞争者。小众产品单品贵,实际利润更少,因为卖不出多少。

  这种大企业,设备资产占比是绝大多数,人力资产就一丁点,给员工的待遇也实在憋不出来。

  轻资产的互联网,金融,人才是最最重要的大头,设备就是电脑,服务器,对于整体而言,基本没负担。

  从未来发展来说,基本上,机械想获得互联网这样的从事三五年就能大跨步年入几十万的,不可能!!!要想有这待遇,一切顺利,有机遇,有运气之后,努力至少10~20年,少不了的。然而20年后,谁知道毛爷爷贬值成多少了,房价飞到哪了?

  如果不想进航空航天,各路发动机,柴油机这类只有少数城市有的行业,建议尽快转入机械和其他行业交叉的方向。现在热门做的智能化,也是互联网映射到工业系统内的,可以往编程方面多投入一些。

  然后再对比一下目前热门的互联网啊,金融啊,AI啊,相关岗位关键词有程序猿,营销,新媒体运营,AI等等,不用谢( •̅_•̅ )

  这是行业基准面貌,不要去看单独个例。你以为你会成为那极少数的个例?网络上几百万的数据参考,还顶不上个别人的案例?

  为什么是5年,因为5年后,你将面临恋爱、结婚、买房、买车,生子,养老等重大花钱项。钱是哪个时候衡量个人价值的最最最大基准。而且5到10年,你的人生基本就定了,阶级落差基本定型,没有意外你这一生也就这样了。

  本硕都是普通985机械专业,现在是机械工程师,主要从事结构设计。从业不到三年,自觉刚刚入门,挺喜欢自己的工作。

  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会由于家庭,学历,学校等等的不同导致不同的境遇和心态。以下也仅代表个人观点哈。从就业方向,薪资水平,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机械趣味所在几个方面一个个说。

  我同学里本科毕业就参加工作的,现在还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不多,有的去了银行,有的做销售,有的留在本校当辅导员。

  研究生毕业的大部分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大部分去了各类企业的研发机构,或各种科研院所,也有的留在高校当辅导员或任教。

  我现在身边的同事,大部分和我一样是985小硕,也有机械专业比较强的211毕业的。

  机械这个行业属于吃不饱,饿不死,没什么大钱,但是也不会那么没钱。工作三年,同届进来的同事们都是陆续结婚生子,买房买车,在我所在的三线省会城市处于中游水平。

  我的工资构成是月薪+绩效。总年薪扣除五险一金÷12≈本市每平米的平均房价。这是刚入职三年的水平。由于我尚无子女,父母健康,工作以来暂且没有感受过什么生活上的压力。

  我们室工作了一辈子的老专家们,月薪也尚未破万,但是绩效这块多少,我并不知道。但是从子女情况,车房情况来看,属于城市普通中产。

  和同学校同学历的计算机等专业的同学相比,我们收入不算高,目前行业也比较低迷。当然我也无法预估现在刚高考完的小盆友等到你们毕业时又是怎样的行业形势。

  我个人的建议是家庭经济压力大的同学,急于赚钱养家糊口的同学,慎重选择机械,机械行业不容易短时间给你高回报。家庭经济压力小,本身又对机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报考这个专业,不受金钱所累时,你会更容易感受到这个专业的乐趣。

  日常工作时间7.5h,双休,大部分人每周加班1-2次,每次加班2-3h。我们室25人4个妹纸。

  也要经常去车间看实车,处理各种问题。因为零部件交给外协厂家制造,我们属于上游的装配车间,还是比较干净整洁。每天微信运动步数能保持在7000以上,有利于保持身材୧(๑•̀⌄•́๑)૭。

  身为机械工程师,要和其他工程师,车间工人,外协厂家,计划采购部门等打交道。

  工程师的特点,严谨细致,实事求是。有问题需要交流沟通时,工程师都是有事说事,算数据,查图纸,不会和你拐弯抹角、推诿塞责,同时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强,沟通非常高效,你一说他就懂了。相互之间也没有什么利益冲突,老人带新人也都是尽心尽力,有问必答,整体的学习成长氛围很好。

  现在车间工人基本都是80后90后,放眼望去,都是青葱的小鲜肉。他们有时候会不耐烦,有时候又愿意帮你忙,情绪都比较直接质朴。我们设计上的一点小问题,工人是要付出很多汗水去修改的,相互之间也要多多理解。下车间解决问题时,工人还是比较尊重工程师的。我个人感觉年轻的工人更好打交道,好说话,不怎么推脱,也没有抽烟嚼槟榔的坏习惯,他们休息时更喜欢拿着手机看小说玩游戏。

  你是甲方,外协厂是乙方,关系摆在这,还是很好说话的。但是主要问题是外协厂的质量太差,我们国家的基础制造还是比较粗放的。外协厂制造误差很大,有时还无法把控,设计时还要为他考虑留出较大的制造误差,不然理论上成立的设计到实际装配会出现问题。

  说个和外协厂之间的小插曲~我还是只小菜鸟跟着同事去外协厂对接的时候,外协厂的领导给同事们装烟,当时三个男同事,全部摆手拒绝了,当时对机械工程师的好感度蹭蹭蹭的up啊(≧ω≦)/

  采购的同事处理事情比较消极,经常需要夺命连环call来催进度。当然这和每个公司的管理制度有关系。不同的岗位会放大你性格中不同的点,我个人感觉采购的点就是灵活、油滑。

  由于暂时没有经济压力,我对工作的要求就是开不开心。工作占据了每天除去睡眠外一半的时间,它不应该只是你谋生的工具,而应该是你快乐的源泉。

  我每天的工作环境,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我应付,领导看的更多的是你的工作能力。带我的工程师师父和我研究生导师似的,我问一个小问题得到答案就觉得差不多了,他会详详细细给我说前因后果,再联系其他发散开来说。我每次都被教育得好感动o(╥﹏╥)o 。机械工程师性格都比较实在单纯,我这种内向性人格很喜欢这样的工作环境。

  学生时代我只是按部就班的学习K书考试做毕设,对机械并没有特别的喜恶,我的乐趣只来源于考高分啊拿优秀毕设神马的~工作之后,我才慢慢了解和喜欢自己的工作。

  结构设计其实是挺基础的工作,但是每天我都感觉自己又get到了新技能,有一种小盆友搭积木的快乐:我要想怎么设计一个漂亮好用的积木,怎么把积木组合起来最省事省空间,还要算一算这个积木撑不撑得起其他积木,要是别人漂亮的积木我刚好能拿来用,就有一种玩俄罗斯方块刚好来了你要的那一块的爽歪歪的感觉。

  我刚工作时设计的第一个小零件,是一个小小的限位螺杆,对轮子起限位和调节作用。就这么个小东西简直简单到爆,我的图纸画完下发后实施到实物需要一段时间。就某天我走在路上,突然发现轮子上长出了这个小耳朵,哎呀呀,那个心情,就是发现自己埋下的种子破了土,露出一片嫩芽来那种难以描述的满足,傻蹲那360度观摩了半天~

  后来渐渐开始负责部件,到去年开始负责自己的第一台整车。整车做出来刷完油漆的时候,那种难以描述的满足感又咕咕咕从心底冒出来了,觉得自己的车怎么看都萌萌哒(∩ᵒ̴̶̷̤⌔ᵒ̴̶̷̤∩)

  到现在我才感觉自己刚刚入了机械的门,在机械工程师的道路上走了一小步。到这三年每一天我都感觉自己在接触新鲜的东西,从零件到部件到整车,一点点在前进。

  “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我的工作在我心中有意义,我的工作给了我摆弄业余爱好的时间,我的工作给了我快乐。

  所以现在报志愿的小盆友,如果你喜欢机械又不为经济条件所累,不妨大胆来吧。

  机械力学专业本科、机械设计专业博士毕业,现在高校的车辆工程专业做专任教师。

  能上985就别去211,在同等分数下,尽可能往高报,专业学校冲突一定要学校优先,层次越高的学校越优先。除了师资、设施、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同学素质存在巨大差别以外,更重要的是,本科学历无法洗底,学校层次不足你以后处处受限(优质企业校招不去你校,高级职位全靠捡漏,考研复试不受待见,高校任教出入无门)。最基础的,日后你校友的质量和业界地位就大不一样。所以,志愿填报一定要慎重,任性跳得欢,将来拉清单,要是胡乱填报,本科学历就会成为你最要命的原罪。

  目前机械类相对最吃得开还是汽车和移动式机器人。所以本科毕业就想工作的最好选这两个。对于其他竞争充分的传统门类,性价比更低一些。

  作为一名具有机械工程学博士学位和物理化学博士后出站经历的青年教师,我入职第一年的税后月收入为8000元左右。鉴于之前的经历,考虑到配套的相应福利,我对这个薪资挺满意的。很多时候,进入社会时遇到的套路和产生的心理落差远比你做学生时的想象要更深刻更剧烈。所以,不论学习什么专业,盲目乐观都是不可取的。无论干什么,混子和二把刀的数量一定是要多过专家的,和这些人斗智斗勇是到哪里都免不了的必修课。要是觉得这点钱不值得费这么大心思,那另寻他处也没什么丢人的。不过,我还是劝新报考的小伙伴眼光放长远一点,别染上眼高手低的烂毛病。眼热心跳都是正常的,但要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就不好了。好些时候,人不被社会好好教育一下还真很难学会做人。

  比较遗憾的是,我虽然是机械学科出身,但是毕业之后一直在高校从事科研工作,没有直接参与过制造业一线的工作,所以我的建议只能部分参考。

  先说结论:学习机械工学有前途。这是个万金油专业,饿不死也撑不着;什么都会一点,转行容易,可进可退,就算一直苟着也无伤大雅,远不是什么劝退专业。至于性价比,看你自己和谁比了。

  得出该结论的根本原因:1、机械工程是其他制造业的载体(机械化-电气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可以与其他工业学科形成大量交叉子学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避免毕业生在某一方向过度饱和。2、中国制造业立国的国策是离不开机械的,工业4.0和制造业2025是噱头也罢、大饼也罢,都是国家战略的官方文件,不是说改就改的。其为制造业的扩张与发展提供的政策保障,可以持续产生职务空缺来分流毕业生,从根本上避免了生化环材的天坑情况。

  传统机械门类转冷,但新型交叉门类日益繁荣(比如新能源);结构弱化而控制强化,低端饱和但高端匮乏;基础问题晕晕乎乎,中间问题吃干抹净,高端问题外围打转,时髦问题挤破脑袋。

  不要过度的去追求热点,以至于舍本逐末:要打好力学与数学基础,掌握一种CAD/CAE设计软件(理解机械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尽可能深刻的理解工程控制论与电工学原理,掌握一门编程语言(理解机械自动化控制原理与方法);尽可能多的了解材料学知识,尤其是工艺学相关的知识(理解机械制造原理);有条件学个德语,德国人在这方面确实挺有建树(吉大一直有“大众班”和“丰田班”这两个神奇的存在,猪肘酸菜和东北菜口味也差不多。不过,评论区有小伙伴表示德国本土的酸菜没有东北酸菜好吃@Florana,可能是一汽那群德国人把这玩意改良了?不论如何,我觉得他们的碱水面包也挺好吃)。如果已经在机械专业入学,则要尽量读到硕士,博士读不读可以再议(本科阶段课程设置最系统最全的就是车辆工程专业,就是学得都太浅,胡子眉毛一把抓,但去一汽上汽什么的搞个外围工作绰绰有余)。这不仅因为本科毕业只能做销售,不能进技术部,业内发展选项较少;更因为你学习的知识太过皮毛空泛,毫无方向可言,对技术的很多认识还停留在20世纪中叶甚至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对业界未来需求缺乏准确判断的能力,容易被各种信息与现象所干扰。

  A、进入本科阶段(学科通识阶段),课业多如狗是免不了的,现在就想搞“自定义安装”,以后在下一阶段大概率要杯具(更有甚者,下学期你就有可能看不懂教材)。所以,我建议小伙伴要认真学习大纲规定的每一门课程,适当旁听一些相关学科的辅助课程,比如计算机专业的编程逻辑、计算数学专业的变分法与泛函分析、工程力学专业的有限元方法或者仪电学院的高级电工学,不要忙着去实习给人家当低端劳力(你那点水平真心干不了啥,蜻蜓点水的体验也学不着啥,画图跑腿写材料这些事,找个高中毕业的教两天干得比你还溜)。总之,磨刀不误砍柴工,打好基础不要慌。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本科知识体系的架构与稳固程度往往是你在业界能走多远的决定性因素。很多人不得不转行,往往是因为基础不牢或者架构不够开放,陷入了想干的干不了,干的了的看不上的尴尬境地。到时候在业内找工作,你知道那点东西根本不够看,企业主要考量的是你基础知识体系的可塑性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不是你对某些奇技淫巧的理解水平;

  B、进入硕士阶段(专业入门阶段),对于机械学科而言,才真正开始专业技术的学习。从就业上考虑,在这个阶段要尽量选择明确的研究对象(比如选择车辆工程就优于选择机械设计方法),系统掌握这一子学科的专门知识;要更多的关注国家政策,选择发展潜力大、支持力度大的子方向(实际上就是选导师),集中精力去系统了解一项这个子方向的核心技术(比如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方向,感知融合子方向,机器视觉识别技术/雷达与摄像头信号融合技术/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信号增强技术),最好形成对这一技术的独到见解,最低也要能够对这个技术的全流程进行系统阐述。要和掌握这一核心技术的企业密集接触,最好能在学校或导师的安排下参与该企业的实习活动(保证你接触到一定层面的技术工作而不是打杂),为在产业界入职打好前站。

  C、进入博士阶段(问题专精阶段),这才真正进入问题导向的技术开发阶段。根据我的经历,我认为,此时的工作重心要选择上述子方向的一个关键问题,着力开发出针对这一问题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可行性永远是工程考虑的第一要素,“不赚钱的技术屁用没有”是这个行业的铁律,一味的求新求特除了写论文和拉项目方面有些许好处外,根本卖不上价钱,对你以后在业界混饭吃没有实际用途。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和企业密集合作,避免闭门造车的情况,最好形成横向养纵向的框架:企业的实验条件是学校不能比拟的!产业工程师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企业的技术需求设计是最贴近市场的!此外,SCI论文一定是机械工学博士的老大难问题,借用企业的充裕资金往往是你搞出高水平数据的最短路径。尽可能坚持技术学术两条腿走路,为自己以后留一条后路。

  (纯机械出身的建议读到硕士就够了,理学知识的不足会导致你在博士阶段步步是坎)

  不管你在哪个阶段离开学生身份,第一份工作都要尽可能的前往一个你能到达的最好平台。因为只有在好平台,你才有可能接触到最新的技术、理念与生产模式;而第一个平台的高度则决定了你日后在业内上升的上限。判断平台的好与不好,我认为,在于这个平台的关键核心技术积累、组织管理模式、业界影响力和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契合度四个方面的综合考量;不要局限于现阶段你能获得的收入水平、现有企业规模与资本运行方式。比如,没有引战的意思,能去吉大的汽车就不要选择同济的机械,能去吉利汽车就不要去一汽轿车,能去博世就不要去现代。

  在我们这个领域,掌握被需要的关键技术与独创性的解决方案永远是机械技术人员的核心竞争力,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至关重要。我想,这也是在CAE软件如此发达的今天,传统机械结构工程师遭遇重大困境的一大原因。

  在国内的产业界,这个行业实际上是政策导向、不是市场导向,急吼吼的蛮干特别容易摔下去:不管你打算在业内养老还是想重开天地有一番作为,都切忌闭门造车自以为是。此外,在今天,业界仍存在大量高附加值的关键问题需要突破,如果能专精一处,不仅大有可为,名利双收也颇为可期:比如光学机械的自主变焦机构设计与高能耗精密机械的散热结构设计。实际上,智能驾驶迟迟无法实现L5有很大程度上是卡在车载摄像头识别精度不足的硬件问题上,而不仅仅是算法的问题。对于有志于研究的小伙伴,可以学习一门基础学科,比如工程力学、计算数学或者材料科学,到时候会比纯机械出身的路子广的多,毕竟工程问题最后往往都卡在理学上;可以多关注国外的研究热点,一般国内风向和西方都存在4到5年的滞后,早看到可以早做准备:不仅有利于项目申请的提前布局,而且致力于外来技术的国产化绝对是个研究的好方向。

  综上所述,在今天学习机械,就如同当年那句名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但是,在这广阔的天地里,你能不能走出属于你自己的路,就要看你自己能不能智勇合一了。

  我2006年读本科,由于大规模基建产生的巨大装备缺口,当时各大制造业企业在大二就开始来学校抢人,风头无两。2008年次贷危机,我们在学校里都能明显感到风头不对,紧接着工程机械类招聘需求断崖式下跌,一汽轿车大规模滞销,学院号称“遭遇二十年来最差招聘季”。当我们都觉得前途要凉,国家又提出了大规模内需刺激计划,消费型工业品的需求增长立刻给我们续了一命,同时军事工业部门吸纳了大量的毕业生。此后10年里,我从学生变成了老师,每年学院都声称“这是最差招聘季”,但机械工程学部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从没低于过九成(剩下的几乎都接着深造去了),毕业季的校园都因为学生提前去企业报到而早早冷清下来。

  就是说明:现代社会必须建立在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生产上,东方不亮西方亮,对于工科毕业生而言,市场的起伏只是换个地方吃饭而已,对于中国这种超大规模国家而言,没有强大的工业,其他一切都得垮台;现代化工业生产需要的是受过系统训练的高水平劳动力,不是原生态的两脚羊,学机械,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境,你都有一口饭吃,毕竟,使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理解工业运作的内在逻辑不是临时抱佛脚能解决的;境遇再差,只要不作死,也不至于掉到社会底层,一技傍身,终胜于家财万贯。

  此外,我们一个搞技术的,这不就是当年学工程的初衷吗?谁是冲着大富大贵来学的机械?有多少人不就是因为穷,冲着学费低,毕业工作就能吃饱饭才来学的机械?至于收益不如其他工学门类,那看你和谁比,你怎么不去学农业工程哈?就算是不如电子计算机什么的挣得多,那也正常啊:人家正处于互联网技术的风口,想当年全国基建大翻新的时候你不是也赚的底裤都不要了吗?江山代有才人出,难道就你能永领风骚不休战?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姑且不论新能源汽车之类的新兴产业,那些传统机械行业中无法转型的部分日益没落是必然的事情。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CAE软件的大量应用降低了结构设计的门槛,但是高端部分仍旧需要工程师经验的加持。比如复杂结构体结合处网格怎么画,那就是个很吃功夫的事情。人大脑的价值在于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暴力拆解和重复性劳动。所以,只能说,这一行赚快钱不容易了。总体上,在所谓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下,同级别机电工程师薪资普遍高于机械结构工程师是事实。但是,结构工程师终究只是机械工程师的一部分,机械的定义太宽泛,从筷子到航母都可以叫机械,仅拿其中区区几个门类的情况就下整个行业的论断,难免会一叶障目。你说哈工大搞机器人工程的和博世搞机械感知的两拨人是不是机械工程师?退一万步来说,想赚快钱,有了机械的底子支撑,转向电子控制之类的都是水到渠成,不是太难的事情,在就业或者读研时再调整到感兴趣的门类或者方向,远好过跳崖似的本科退学或者夹生饭似的大二转专业:没有人挡着你的财路,好自为之即可。况且,在中央没下文制止之前,上海大众那帮人挣得还叫少?多少是多?

  况且,即便是全互联网技术挂帅,我就不信它能用爱发电,抛开执行机构来个隔空取物!

  P.S.1. 中国人的平均收入其实远没有知乎上直观感受的那么多,从全国水平看,月入过万其实并不那么普遍。大家可以看看这个调查报告,年可支配收入6万余元就已经是高收入了。据我所知,这对大部分机械工程师来说,都不是难事。至于刨除房贷车贷之后就亚历山大,我觉得那更多的是拼爹失败的结果,不是机械行业的锅。

  P.S.2. 刨除个人素质原因,机械从业人员收入相对下降、学习性价比降低的现实,更多是制造业整体结构调整的结果,不是所谓的学科过气的体现。由于单纯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作往往处于制造业的上游,其利润附加值自然比处于下游的智能化控制系统低。这是产业化结构关系决定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所以,在今天,很多机械制造业企业更倾向于通过“专注关键核心部件生产,非核心部分层层外包”的方式来提高利润率,而非像过去那样简单的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来提高利润。这就使“专而精”的机械工程人员比“大而全”的机械工程人员在今天更吃得开。这一现状与机械本科教育所追求“全而杂”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巨大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低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收入相对降低的情况。但是,必须强调的是,无论在机械的哪个方向,足够广的知识面与完备的学科知识架构是“专而精”的前提。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随着CAD/CAE软件的日益成熟,中低端岗位的入门门槛也在降低,机械本科阶段在课程上是否应该做出相应改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克服机械工程目前的种种困难,更多的还是要从“改革机械学科本科阶段课程、调整子学科设置及明确高等教育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着手,以期前瞻性的满足国家产业调整的需求。而不是暴力的找出一堆没有可操作性的客观原因把机械学科批判一番,或者什么“劝退从业人员,削减招生规模”之类的无脑操作可以解决的。

  (至于如何看待机械设计发展缓慢与机械设计学生未来发展的问题,我在以下两个答案中也阐述了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见

  P.S.3. 我觉得机械其实是一个很宽容的学科,大部分人都能在其中找到一席之地。即使对于那些从大一开始数学没学好,以至于后边连教材都看不懂的小伙伴,毕业之后去做CAD绘图员也能在业内混碗饭吃。你试试做医生的连生理学导论都没学明白还能在业内混饭吃的吗?此外,知乎里有些小伙伴似乎忘记了:在21世纪最初的10年里,由于技能的过度普及,计算机专业和英语一样,被认为是工科里的鸡肋专业;直到互联网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兴起,计算机专业才再次火爆起来。所以,长远来看,学科的起起伏伏本就是平常事,而改变不了的恰恰是人们急功近利的贪婪本质。总之,烂人学啥都不行,能人学啥都一样。书读得不行,指望就业转行就人品大爆发,我看有点悬(手动狗头)。

  PS.4. 至于机械的技术发展前景,我认为,倒不必有什么疑虑。在工业上,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是以机械和材料为代表的,冷战时期积累的传统制造业技术,而不是新世纪才兴起的互联网技术。比如,燃气轮机叶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钛金属加工与成型技术、复杂曲面精细加工技术等等。这些东西想补上,屎不吃够是不行的,而我们国家的机械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世界上总有一些事情是既绕不开又不能投机取巧的。工业上任何一点小的突破都是系统迭代演化的结果,而倍增器终究不可能替代整个系统的本尊。

  我始终认为,一个没接受过系统工学教育的人不可能真正理解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而所谓的计算机万能论的产生本质上也是源于对工业系统及其运行方式的无知与误解。实际上,如果你在控制与计算领域深入的接触过计算机,你才会知道这东西到底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指望这个笨得一匹的东西指导一切,简直就是笑话。我坚信,计算机万能论与Al取代人工论最终也必然会和之前的火箭万能论一样,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985智能制造方向硕士B体育,现在做的也是卡脖子的C++工业软件开发。都知道现在做制造业待遇和工作环境永远比不上新媒体、互联网等等,正好现在也是制造业智能化的大趋势,很多机械相关的专业都在改名为智能制造、机器人工程、新工科等等。我平时做机械相关专业咨询非常多,有几百人吧,了解到很多智能制造、机器人工程等等新开专业学的东西还没有以前的多,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等这些最重要的是控制算法、软件等等,控制的底层就是数学,控制离不开传感器。

  传感器是有误差的,同时传感器获取的信号是时域,时间维度的数据纷繁复杂但在频率域就很有特点B体育,所以控制算法基本都是要进行频域分析的,频域分析就需要复变函数和积分变换的数学知识,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专业现在不学这门课。

  电工学、机器人机械系统、机器视觉、机器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ARM嵌入式开发、电气工程CAD、传感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电力电子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电机学、电气控制与PLC、智能机器人、Python人工智能开发、机器人编程、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控制等。

  这些课程眼花缭乱,你很容易被这些高大上的课程名称迷惑,越是高大上的课程,基本上都是专业选修课。机器人是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机器人外部和内部90%以上的都是机械零件,外壳一般是铸造,里面的核心零部件主要是减速器,电机的输出扭矩一般都不足以驱动大的负载,减速器的作用就是字面意思,速度降低增加扭矩。这些机械零部件基本都比较成熟,难点在于在这些基础的机器人上添加传感器和控制器,使机器人更加智能,所以学机器人的核心不是去制造机器人而是研究算法。

  和机器人一样,人工智能背后的也是大量的数学,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矩阵论、优化算法等等。

  机器人专业这些才是核心课程:电工学B体育、机器视觉、机器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电机学。其实这些课程的前置课程非常重要,也就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机械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工业物联网、RFID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数控机床与编程、电气控制与PLC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智能装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智能仪器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智能生产计划管理(MES/ERP)、智能工厂集成技术、智能生产系统与CPS建模。

  现在的智能制造专业就类似之前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看着名字高大上,但学的东西非常杂。比如数字化制造技术、智能生产计划管理(MES/ERP)、智能工厂集成技术、智能生产系统与CPS建模等等,这些都是制造业的系统性问题,这些都可以归结到生产管理上。对于个人发展来讲,学完智能制造这些课程基本就是一头雾水,只有读研深入一个细分领域再研究才可能找到相关的工作。

  以CNC加工为例,一个零件从设计到生成刀路文件再到最后的加工,90%的事情都是通过工业软件在处理,正常情况下现在设计到制造出来一个零件都经过CAD、CAE、CAM、CAPP等等,这些C就是computer也就是软件和算法,CAPP是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智能制造系统的构建主要就是CAPP。

  下面这些专业不是虽然推荐的,是根据开设的课程,这些要么是计算机专业要么是计算机和其他学科的交叉专业,学科交叉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能科学与技术:《软件开发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自然语言处理中的经验性方法》、《机器视觉技术》、《智能控制与智能计算》、《智能信息网络原理》、《Linux内核分析》、《计算机网络与WEB技术》、《数据分析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实践》。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数据建模》、《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值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图形学、人工智能、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人机交互、面向对象方法等。

  软件工程:《C/C++程序设计》B体育、《Java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Linux操作系统与网络编程》、《WEB技术与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开发技术》、《算法分析》、《人工智能技术》。

  自动化:电路、信号与系统、PLC编程应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及应用、软件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系统仿真、计算机网络、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英语、智能控制,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

  生物医学工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信号与系统、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数字信号处理、EDA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自动控制原理、医学成像原理、生物信息学等。

  医学信息工程:电路B体育、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生理解剖、医学信息、医学传感检测、医学仪器、医学信号及图像、生物系统及建模、多媒体技术、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算法、人工智能与应用等

  机器人工程:电工学、机器人机械系统、机器视觉、机器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ARM嵌入式开发、电气工程CAD、传感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电力电子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电机学、电气控制与PLC、智能机器人、Python人工智能开发、机器人编程、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控制等。

  这些专业不是说都是坑,具体这些专业怎么样还是需要进一步考察目标学校的培养计划。所有跟智能相关的专业都需要慎重,有的就是传统工科加上智能两个字而已。

  物联网工程专业:《嵌入式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传感器微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应用密码学》、《光电子物理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建模》、《微处理器系统设计》、《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流体力学》、《流体机械》、《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能源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风力发电原理与技术》、《储能原理与技术》、《太阳能发电与热利用》、《生物质转化与利用》、《流体机械转化原理与技术》。这些课程和机械专业的区别大吗?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智能电网导论、微网及其控制、新能源发电技术、智能电网先进传感技术等。这专业就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好吧。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新能源汽车工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图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电动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新能源发动机、动力电池技术及应用、电机学、电机技术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电动汽车控制技术、汽车制造工程等。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机械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工业物联网、RFID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数控机床与编程、电气控制与PLC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智能装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智能仪器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智能生产计划管理(MES/ERP)、智能工厂集成技术、智能生产系统与CPS建模。

  从当前时代和当前时代年轻人的生活需求角度,我完全不建议“普通”家庭的应届高考生报考诸如建筑、机械等传统工科类专业。

  这里对“普通”做个定义,就是直系或旁系亲属无人从事该行业、家中无该行业相关产业、对你未来在该行业的发展没有直接间接帮助或指导的“普通”。

  【上周在我微博付费问答上,有这么一个付费问答:有一个学土木工程的学生不想干土木工程了,跑回西安老家发现别的行业要么工资特别低,要么就不要他,他很迷茫。 我反问他,是不是你大学报考专业的时候,你爹妈亲戚叫你报考土木工程专业,认为土木工程学这个好找工作。 他说是的。 建筑行业土木工程确实好工作,就是工资不高,工作环境差,所在行业一直缺人。 我苦笑一下,想起了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那个老梗。 阶层的固化最初就是从父母那代人见识开始的,父母眼界高度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潘石屹的儿子潘瑞也学的是土木工程,微博上天天晒自己跑工地的照片,人家学土木工程是为了解家族的业务,方便日后子承父业。 平民家孩子学这个就是劳动力,能一样吗? 前者如果在土木工程房地产行业想逆袭,想获得潘石屹的万分之一成就,我觉得已经没可能了。 因为风口过了,房地产行业精英们的城堡已经建立好。】

  解释一下,机械和建筑都属于传统工科专业,严谨复杂分类极广。家中没有亲戚做这个,对你从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有帮助,因为他们也不懂,没有好的路线规划和引导让你自己在工作中比较乏力,在晋升过程中很容易就被挤掉了。家中没有相关产业对于“普通家庭”的你来说从业过程基本就是在各个机械企业“打工”的过程,实习、学习、开会、加班、转正、晋升、晋职称、如此反复直到退休。如果是低学历从业者,基本就是操作工,未来还有可能被机器人取代。而有产业的家庭等你毕业之后你是作为“守业者”的身份进入到机械行业的。

  在这个行业里我们很少说自己创业,因为机械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创业成本极高,涉及的问题即多又困难。和找几个程序员租一个写字间干个页游服务器是完全不一样的成本(这里没有贬低互联网创业人员和游戏创业人员的意思,反而我十分眼红若干辣鸡手游的盈利能力)。从场地、技术、设备及到销售渠道绝对不是轻易可以搞定的,就算你都搞定了,核算一下成本,资金运转周期再到净利润,看这些钱能支持你在创业的路上走多远。

  工作状态什么的都差不多,前几年都是从“学徒”做起,国内高学历也同样,只是在领导的队伍培养中你的路线和周期差别而已。一般一周六天班,周日还要洗工作服,完全不需要买太多自己喜欢的衣服,没太多时间穿。

  所以我这里非常赞同为什么发现身边「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 知乎

  提到的观点,在这个年代,阶级的城堡已经筑好。虽然我一直认为制造业是强国的根本所在,但是处在这个时代的你还要生活、结婚,还要买车房还贷。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身份定位,合理的选择适合自己专业和学校,提前将自己的人生轨迹规划好,一个本科专业是4年,研究生是3年,但是作为职业可能就是半辈子,所以你需要确定自己将来想过哪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