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 简体中文简体中文 line EnglishEnglish

行业资讯

机械设B体育备基本原理精选(九篇)

  B体育机械设备的腐蚀主要指设备与接触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机械设备外形及内在质量方面的退化。腐蚀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造成机械设备不可避免的损失,另一部分通过采用防护措施和技术手段可以避免的损失。腐蚀不仅严重减少设备的有效寿命,严重时还会阻碍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发生跑、滴、漏等现象,为企业安全生产带来极大威胁。如果不对机械化工设备的腐蚀问题做出控制,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确石油化工机械设备腐蚀的基本类型和引发的实际原因是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关工作不断创新和改进的关键点,所以在实践当中还应当加强对此环节相关内容的系统性分析。化工生产中存在着许多具有一定腐蚀性的介质,如酸、碱、盐、水、氧等,这些都是产生腐蚀的主要原因;操作中的超温、超压,也是产生腐蚀破坏的主要原因。按照相关石油化工机械设备腐蚀的原理和性质,需要将其腐蚀的情况进行细致的分类。通常情况之下可以分为均匀腐蚀以及局部腐蚀等两种基本的类型。需要注意的是,石油化工机械设备腐蚀之中腐蚀主要是由于发生了相关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导致的,是一个氧化和耗损的过程。在石油化工机械设备腐蚀之中,在实践的石油化工机械设备腐蚀防护过程当中不管是均匀腐蚀以及局部腐蚀,其本质的原理是一致的,都是由于材料内部的原子已经处于氧化的状态之下,进而出现了转化成为金属阳离子的一个过程。所以很好的掌握石油化工机械设备材料腐蚀的本质原因,对于很好的处理腐蚀的情况有着巨大的意义,同时以此为基础对今后的改良对策和改进的途径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发展。所以还应当对相关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石油化工机械设备腐蚀的基本现状和主要的原因等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后续工作的整改方向,以减少和抑制石油化工机械设备腐蚀现象,下文将针对石油化工机械设备腐蚀的控制对策和控制的方案等进行分析旨在更好的实现对工作的改进。材料在使用环境中的腐蚀,将关系到设备和装置的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因此,合理选择材料十分重要。合理选择材料包括合理选用各类金属材料和各类非金属材料。选材时应考虑如下几点: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在各种介质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还应综合考虑加工工艺性能和经济性。力学性能包括屈服点、强度极限、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硬度、冲击韧度、疲劳性能等。耐腐蚀性能是指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对各种局部腐蚀类型的敏感性(包括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氢致腐蚀破裂、电偶腐蚀、选择性腐蚀、高温氧化及高温腐蚀等。石油化工机械设备是当前化工生产之中的主要设备之一,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其腐蚀的防护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相关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常识,也逐步的探索得出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在实践当中首先应当明确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基本类型,并且深入的明确其腐蚀的危害和巨大的意义,明确防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且从深层次之上探讨得出石油化工机械设备腐蚀防护技术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方案,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从根本上保证相关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正常和稳定运行,为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在实践当中应当对技术进行明确的分析,真正意义上制定出可行的措施进行改进。就当前的情况进行分析我国石油化工机械设备推广应用过程当中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同时实践之中腐蚀管理政策制定不够健全,在今后还应当加强对上述问题的重视程度,以真正意义上实现石油化工机械设备腐蚀管理健全发展。同时还应当加强专业化技术人才的培训,加强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使得其工作的综合水准可以不断增强。

  机械设计节能原理又称之为平衡节能原理,平衡理念是节能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机械节能设计应当从改进动力源、减小摩擦、功率匹配节能这三个方面入手,充分考虑机械设备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能耗问题,尽量在设计环节就加以改善,从源头上减少能源的浪费。

  1.动力源动力源通常指的是机械设备的发动机,在节能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尽量的减少发动机的输入功率,同时尽可能增大其输出功率,简单的说就是提高机械设备电能与动能、势能、热能等的转化率。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一设计理念体现在机械设备的启动、减速停止这两个阶段中。例如,在停止设备的动力输入之后由于惯性的因素机械设备还会运行一小会儿,通过合理的设计将这一部分动能或者势能储存起来,在机械需要发动的时候提供一部分初始动力。

  2.在设计过程中减小摩擦发动机所产生的动力必须通过齿轮、动力传送柱、动力传动带等传递给机械设备需要作用的部位,在这个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产生摩擦,损失一部分动能。因此,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较小各个组件之间的摩擦。例如,在“机械手”的设计环节,对于其关节处都会采用光滑的圆柱、轴承和液压柱进行连接,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定期的用油进行。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机械设备活动处的摩擦,减少动力的损失。

  3.功率匹配节能,合理运用节能合理的分析不同应用环境下所需要的功率大小,有依据的设计机械设备的标准功率。例如,饮品加工传动带所需的功率就远远小于装卸工厂所用的传动带的功率。为了节约机械的购买费用还可以利用汽车发动机的原理,设置不同的档位,根据实际功率需求进行调节。

  1.缺乏节能设计理念传统的机械设计理念是尽可能的提高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载重量、运转速度等,其次便是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完全忽略了节能设计,甚至为了提高之前的两方面性能而使得设计能耗更高。

  2.设计人员专业水平低机械设计工作都是由专门的设计人员完成的,部分设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匮乏,固步自封、不愿意学习新的知识,导致与先进的新型设计方式脱节。同时,很多设计人员长期忙于设计工作,不愿意深入基层考察设备的使用情况,导致理论脱离实践,设计出的机械设备不具有可实现性。

  3.技术水平无法满足设计需要受到现有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多设计思想很难得到实现,即使勉强得以实现也会大大增加机械设备的制造成本。所以,处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很多机械制造商并不愿意完全按照设计要求引入相应的节能技术。

  1.选用环保型材料和环保型发动机从设计环节入手,在满足设计要求时,优先选取环保型的材料,材料尽量能够做到可回收、易处理、无污染。发动机是机械设备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可以选用环保型水冷增压柴油机作为发动机,此发动机具有油耗低、排放低、使用寿命长等优势,条件允许的话,电控高性能长寿命节能型发动机也是不错的选择。

  2.电子控制系统的精确化控制利用电子计算机和无线网组成的控制系统,实现对机械的精准控制是机械节能的又一项措施。智能化终端可以依据设定的程序对机械的运行情况实行实时监控,做出智能化判断,控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等,以达到减少消耗的最佳标准,同时,其自我检测还能及时发现、处理问题,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

  3.做好液压系统的清洁和防渗漏工作液压系统的污浊物加快机械设备的磨损和腐蚀,液压系统渗漏直接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因此,机械液压系统也是机械节能设计时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比如,加装一个高效率、高精准度的过滤装置就可以过滤掉大部分掺杂物,降低杂物与机械的物理磨损。采用防渗透的新材料或改变零部件结构,如密封的销轴等防止渗漏。

  4.引入新的技术机械设计节能的实现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实际的技术发展水平。但是,又不能完全禁锢设计思想,要大胆的进行创新与尝试,积极的将各种先进的新型技术应用到设计中去。例如,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为机械设备提供动力,再外加传统的动力系统以备不时之需,特别是对于小型机械设备,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摘 要:本文分析了机械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背景与现状,然后对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实验室建设创新的预期目标进行概括,最后提出了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的几点对策.

  在高校教学改革的背景之下,实验室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甚至可以说,高校各个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将直接决定着本专业的教学能力以及高校综合教育实力.加强有关机械原理以及机械设计实验室建设工作是逐步实现创新教育目标,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突出当前实验教学工作全新要求与特点的重要手段.本文即围绕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以前的机械设计课程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试验,只偏重于一些几何参数、运动参数、动力参数的测定和分析.这些实验对学生掌握课堂中所学的基本概念,加深理解一些基本原理具有显著的效果,但这些实验作为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新机构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方面还远远不够.具体而言,当前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实验室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当前,高校所配备的机械专业实验室与国际一流水平高校机械专业实验室之间的差距仍然是非常大的.由于在实验设备的配置上存在局限性,因此导致机械专业的学生丧失了部分动手训练与实践的机会.很多实验都纯粹以教学教材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要求进行配置,实验主要内容围绕着课堂中所学的基本概念开展,属于验证性试验,虽然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相关概念与理论,但在提高学生分析思考能力,启发创新、发散思维能力方面缺乏促进作用,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目前高校机械原理以及机械设计实验室中虽然围绕教学需求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实验装置与设备,但设备配套比较局限,能够开展的实验内容以及类型过于单一,无法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机械原理以及机械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

  在机械原理以及机械设计实验室的建设创新过程当中,必须针对当前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创新建设策略与方法,克服机械专业实验室中存在的缺点与局限性,使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理论知识能够更好的与实验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相关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由被动的学习、实验模式转变为主动、创新的实验实践模式.

  因此,在有关机械原理以及机械设计实验室建设创新的过程当中,预期目标应当设置为:从实验室操作环节入手,以机械专业基础、经典理论为依托,促进实践性知识的合理应用,展示本专业领域最新的设计方法,实现分析、综合、转化的数学模型与程序.从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来说,实验室建设中的具体目标如下表所示(见表1).

  高校机械原理以及机械设计实验室需要同时负担各个年级段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也需要为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提供基础支持,当然也是高校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实验室建设中B体育,设备配置必须在满足常规教学需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验台台数以及实验设备的专业性,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具体措施有:

  根据高校在机械原理以及机械设计教学开展中的实际内容与实验要求,构建三层实验室体系,不同层次实验室满足不同实验需求.

  第一实验室设置机械零件、机械原理和机械创新展示柜,每组展示柜至少需要配备10个或以上的单体陈列柜.展柜中的模型可实现点动或顺序控制运动演示,并配有录音讲解及运动简图和文字说明,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组建该实验室的目的是将部分基本教学内容利用实物模型进行教学.通过对该实验室资源的应用,能够为本专业学生提供认知依据,同时也是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知识基础.

  第二实验室设置机构模型、齿轮范成仪、齿轮减速器和插齿机模型4种设备或器材,可完成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齿轮范成、减速器的装拆3个基础性必选实验项目和为学员演示齿轮的插齿过程.本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为本专业学生的实操作与理论验证、分析提供支持,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对机构运动特性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第三实验室是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实验室,滑动轴承、皮带传动、螺栓连接、动平衡和波动调速5类实验台均安装测试卡,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自动记录、实验结果进行结算分析,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重要价值.

  第一,满足平面机构及其可视化实验的创新建设:在有关平面机构及其可视化的实验过程当中,实验室需要配备4台同型号的PC电脑,8套同等规格的实验台,每个实验台上需要配备1套完整的机构模型.以上配置标准下,可以通过设计与并接的方式使平面机构传感系统实现不同类型以及不同方式的运动.同时,实验台在建设过程当中可以于主要构件中设置出安装传感器的对应位置,同时添加与之相对应的数据处理软件以及数据监测系统.通过对以上模块的综合应用,分析在平面机构运动过程当中参数变化所对应的系列曲线,进而分析数据,掌握不同类别机构在特定条件下运动所产生的规律.依照上述方式所建设的实验室还能够通过分析加速度、位移,以及速度等基本要素的方式,掌握运动构件的主要特点,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机械原理,掌握机械设计要点.

  第二,有关运动方案组合实验的创新建设:在有关运动方案的组合实验过程当中,实验室可以尝试引入已经获得国家专利的产品,如创新机构组合实验台等,至少配置2台,实验台中包括低副杆组以及高副杆组,同时也包括组成以上杆组的各种机架、构件等.通过这些设置,能够使曲柄滑块机构与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以及间歇运动机构等相互拼接,除此以外还能够使由涡轮蜗杆、带传动、以及链传动所形成的传统平面有机、交叉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机械传动系统以及组织结构,在与齿轮齿条传动箱结合的基础之上,通过连接电机以及带传统的方式使拼接机构能够有效、且及时的响应动作指令,执行可靠动作.在这种配置方案下,学生能够更好清楚的掌握运动机构组成这一部分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对实际的机构组成方案的观察,进行学习与标识,同时通过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训方面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设计思维的提高以及综合实践设计能力的提升.教师也可以按照以上操作方法完成拼接实验,并对实验台整个运动机构的运动情况进行观察,从而对运动机构方案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进行及时检验.

  第三,针对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创新建设:在实验室建设过程当中可以配置具有创意组合特点的轴系结构设计试验箱,通过引入轴系结构设计试验箱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与准确的掌握轴系方面的知识结构.一般来说,一套完整的轴系结构试验箱包含八类,百余个零件.若能够在实验室建设过程当中满足以上标准,则能够使实验室的配置完全满足机械原理以及机械设计教学的具体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利用不同类型的零件进行自由组合,形成多种轴系结构,利用这些轴系结构解决在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回转零件轴向固定,受伤零件拆卸安装,以及轴承轴向位置固定等内容,为学生机械原理以及机械创新设计相关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有关研究中认为,机械原理以及机械设计专业覆盖面占到了工科专业的4/5左右,在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适应能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机械设计课程实验课是机械设计课中重要的实践环节.针对当前机械专业实验室在建设、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尽全力提高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实验室建设水平,已成为本专业教研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在认识机械专业实验室建设现状的基础之上,对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实验室建设的基本面进行分析,最后重点从满足平面机构及其可视化实验的创新建设、有关运动方案组合实验的创新建设、对机械设计创新陈列实验展示的建设、针对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创新建设、围绕常用构件制作加工的实验建设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提高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实验室建设水平的主要策略.

  〔1〕李志尊,王克印,刘红宁,等.虚拟实验室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4,17(1):50-53.

  〔2〕李光雷.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应用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85-87,90.

  铁路工程项目往往具有施工技术复杂、施工强度高等特点,土石方开挖及回填、隧道(洞)开挖和混凝土浇筑的工程量大,施工中采用的土石方、混凝土施工机械设备不仅规格全、数量多,而且大型或超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些施工设备在控制、液压、机械传动等系统中采用了愈来愈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先进而复杂的技术对设备的运行和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手段,施工设备的管理已成为工程质量、工期和造价(成本)三大目标的控制性因素,必须使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铁路施工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软基处理、路堤、小型构筑物、底基层、基层、面层及桥梁、隧道、无咋轨道等,且施工条件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所选用的机械一方面其类型适合施工现场的气候、地形、土质B体育、场地大小、经济运距、工程质量要求等。另一方面,机械的工作装置容量要和工程进度及工程量相符合,应避免机械工作能力不足或过剩而造成延缓工期或效率低下。

  对于技术要求高的单项工程,应考虑采用性能优良或专用的机械,以保证质量和较高的生产率。同时,机械应具有可靠的安全性能,降低或避免施工安全事故。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也应加强安全管理,规范操作,确保施工安全。

  机械的选用和配备方案也应结合具体工程情况,权衡工程量与机械费用的关系,从各种施工方案中选择较为经济的,从而确定所选择的机种。同时在管理上,提高施工机械的台班作业效率,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机械设备的基本规章制度有:机械设备购置制度,交接班验收制度,账、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定机定人、持证上岗制度,完好率、利用率制度,维修保养制度,巡回检查制度,修理与技术改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报废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检查评比奖惩制度等。

  及时对现场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切实落实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中“强保”与“需保”相结合的保养制度。为了保证工程施工机械化施工的整体性、连续性和高效性,在维修和保养方面,克服以往在发生故障时才保养的做法,而采用“强制保养”和“按需保养”相结合的保养制度。这就要求施工项目部设立快速、敏捷的维修保养班。项目部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依据设备技术性能和使用情况,制定出明确的保养间隔和保养项目安排表,统一安排B体育,按需保养,强制执行。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过时保养,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对利用率较高、易损坏、易出现故障的机械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变故障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使用过程中机械设备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汇报给领导,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要做到及时维修,保证机械设备事故统计资料齐全,做到机械故障处理有统计、有分析、有故障处理措施及处理后的结果。

  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不只是管理人员的职责,而是从领导到生产一线设备操作人员及设备维修工人所有人的职责,必须人人参与到整个施工过程中所有机械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的全方位监控、全过程管理,防止轻管理或缺乏设备规划的片面管理而使机械设备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效益。

  对机械设备事故坚持“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与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要做到事故清、责任明、处理得当、措施得力、损失真实。

  应对燃油、油和维修费等执行单机登记,随时掌握机械设备完成单位产量、所需动力、配件消耗等杂费开支等情况,分析其经济效益,如果该机械设备的成本费用高于或等于其完成单位产量所产出的经济效益,那么得及时考虑更换该机械设备。同时,健全机械设备使用记录,对运转台班、台时、完成产量、油料、配件消耗等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按月汇总和对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对机械使用技术指标的比较和调整,充分发挥机械化施工的最大效益。

  加强施工中机械设备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是保证施工中机械设备安全运行、提高机械完好率、降低机械设备事故频率行之有效的手段。机械的操作者是人,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保证了人的安全,才能更好地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也就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

  (1)低载、低负荷使用:即所谓大马拉小马。这是机械设备低效使用的常见现象。

  (2)降低性能范围使用:企业从装备管理角度出发,以综合效益最佳为原则选用的机械由于降低性能范围使用,会使原来的设想无法实现,使综合效益下降,机械投资很大部分被白白浪费。

  (3)超载、超负荷使用:机械设备的超载或超负荷使用不仅造成零部件的过度磨损、机械寿命降低,而且还会导致主要受力部分的永久性变形,甚至损坏机械。但由于施工作业条件的多变性,完全杜绝临时性的超载、超负荷现象,不仅不易做到,有时也不经济。因此,经过批准的一次超载、超负荷使用有时是允许的。

  (4)超性能范围使用:避免机械设备去从事有害的或超过原设计性能范围以外的作业项目,使机械损坏严重。如用推土机分层碾压土层,推土机日夜高速往返行驶,使得行走装置损坏十分严重。

  要按照“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有计划地对机械设备进行技术保养。机械操作人员在机械设备的清洁、紧固、调整、、防腐等方面要认真做好的日常保养,并按规定周期要求严格做好分级保养,以保持施工机械良好的技术状况,提高机械完好率和利用率。

  设备修理要实行计划预期检修制与以设备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知维修相结合的修理制度。积极开展施工机械的故障诊断和监测工作,根据设备异响、振动、温度、功率、油样指标的变化,利用检测仪器判断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保养和维修。

  在铁路施工企业的现代化施工中,机械设备的数量、种类迅速增多,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已逐步由单机向按体系加以配置或组合成套的方向发展。因此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合理选择和组织使用机械,保持机械的完好率,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对保证施工的正常秩序、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推动建筑业的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显得十分重要。

  [1] 赵艳萍 等编.设备管理与维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对保证和促进国民经济中各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铁路提供的产品是货物和旅客运输服务,实现运输服务的载体是基础设施——铁路路网和运输设备——机车车辆,为保证铁路路网和机车车辆的状态良好,铁路企业配备了用于维修和后勤保障的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成为铁路运输生产不可缺少的辅助生产设备,其技术含量的高低、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铁路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发展前景。

  近年来,铁路为了管好用活机械设备资产,实现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效益的目的,要求铁路企业努力实现机械设备管理的“四个转变”:在管理内涵上,实现由技术、实物型管理向经济价值管理转变,由纯技术管理向技术效益管理的转变;在管理机制上,铁道部设备办公室不再直接参与铁路局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铁路局成为管理和经营的主体,对机械设备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在管理手段上,实现由手工报表向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转变。但长期以来,铁道部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各铁路局在设备管理上还是注重于实物形态上的传统技术管理,对价值形态的认识和管理仍然不够,没有真正体现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的统一。

  2.1机械设备资产重复配置,资产利用率低,闲置浪费现象严重。长期以来,由于铁路企业执行“收支两条线”的收支模式,在机械设备投资方面按照“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配置,铁路基层站段都在不遗余力的扩大装备数量和规模,造成机械设备资产存量大,布局不合理的状况。近年来,随着铁路装备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机械设备由于技术进步而逐步淘汰,机械设备利用率普遍不超过30%,导致企业大量设备闲置,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2.2设备资产专用性强,调剂处置困难。铁路机械设备中,超过半数的设备属于铁路专用设备,而淘汰的专用设备仅能在铁路内部进行调剂使用。而事实上,铁路的技术改造在铁道部统一计划下基本是同步进行,专用设备淘汰在时间上基本接近,因此要想在铁路内部调剂极为困难。

  2.3机械设备管理重使用,轻管理,管理粗放。近年来,随着铁路生产力布局的调整,铁路基层站段设备管理部门相继撤并,设备管理的工作重心仅限于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而严重忽视了机械设备的基础管理,如:在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方面,基本维持在九十年代的单纯技术管理水平。

  铁路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企业机械设备的投资机制、运用机制和管理机制直接相关,具体有:

  3.1投资计划与生产、效益脱节,造成设备布局不合理和闲置设备产生。铁路企业机械设备投资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新线建设对维修、养护设备的投资,另一个是铁路局每年的机械设备更新投资。

  新线建设中,由于建设时间较长,设计时考虑的生产布局,在新线投入使用后,设计考虑配备的机械设备,随着生产布局的调整而变为闲置设备;同时由于技术的发展,维修、养护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设计时的先进设备,已经变为淘汰设备,增加了闲置设备数量。

  铁路局每年的机械设备更新投资是由基层站段提报计划,经铁路局审批后实施。由于铁路企业执行“收支两条线”的收支模式,收入和支出分离,基层站段普遍缺乏投入产出分析的经营理念。

  3.2没有建立有效的设备有偿使用制度。铁路机械设备的运用成本包括两部分,即:设备折旧等固定成本和油、水、电消耗等变动成本。在铁路内部,固定成本是由铁路局承担,基层站段只承担变动成本。而基层站段的生产成本,是由铁路局按照基层站段的人员数量、固定资产数量和生产任务下达计划,机械设备总量增加,基层站段的生产成本相应增加。

  3.3铁路机械设备管理定位失当,设备管理工作停滞不前。近年来,由于生产力布局调整和减员增效的需要,机械设备是铁路的辅助生产设备,机械设备用、管、修人员的数量大大缩减,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化为后勤部门,设备管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然而,铁路企业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技术复杂、数量巨大,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的工作量大,时效性强,无法调动机械设备用、管、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造成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停滞不前。

  4.1抓好机械设备前期管理,建立投入产出考核模式,保证机械设备投资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特点是把设备一生视为一个系统进行全过程管理,在前期管理中,机械设备的规划、布局、选型和采购、验收,决定着机械设备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大小,必须建立经济技术和投入产出分析机制。

  4.2优化设备后期管理费用。在设备的使用阶段,必须考虑如何提高设备使用的经济性。根据设备安装和试运行、使用和维修、更新和报废三个阶段的特点,把握工作重点。在设备安装试运行阶段,要重点发现和排除早期故障,特别是设计问题,应尽早与供货单位交涉解决,通过对设备的全面验收,为设备正常使用和维修打好基础。在设备使用和维修阶段,应从基层站段设备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综合利用率,选择合理的维修方式,使技术要求和经济效益两者结合,寻求最佳的结合点。

  4.3建立有偿占用制度,努力提高机械设备资产的使用效率。在铁路企业内部建立机械设备有偿占用制度,即指企业占用机械设备要支付一定费用。

  4.4.1在铁路较为集中地区建立地区性机械加工、维修和其他机械设备服务中心,如成立机械专业加工中心、设备维修中心和汽车队等B体育,对内承揽加工、制作、维修,实施有偿服务;对外组织新产品的开发、加工,使生产加工、维修集约化经营,达到节支创效的目的。

  4.4.2铁路企业应将机械设备资产盘活,促使机械设备商品化,采取商品经营的办法,通过机械设备租赁、投资和闲置机械设备对外转让等途径来增加经济效益。

  4.5定期开展《机械设备管理达标验收》。依照铁道部有关规定,结合路局管理实际,从设备管理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安全管理、基础管理、使用和保养、修理与更改等方面,制定设备管理达标验收检查评分标准,每年定期对基层站段设备管理进行全面考核和整体评价,以量化形式反映设备管理水平,夯实设备管理基础。

  [1] 田京芬.铁路设备综合管理工作指南[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食品机械的种类可以分为:粮油加工设备、果蔬保鲜与加工设备、畜禽产品加工设备、水产品加工设备、方便食品级加工设备、饮料加工设备和食品加工中废弃物综合利用设备等。按照食品加工的单元操作的不同,可以分为:食品输送机械、食品清理与分选机械、食品粉粹机械、食品混合机械、食品浓缩机械、食品干燥机械、食品杀菌机械、食品熟化机械、食品冷冻机械和食品包装机械等。

  食品工业已经不可或缺,成为引领制造业的新方向。食品机械技术从生产自动化、原料高利用率化、机械设备节能化、食品安全化、高新技术实用化、机械设备通用化等多方面对食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的食品机械不管从内部质量还是外观质量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原因是采用的设计理论、设计手段、设计方法、制造技术和检测手段落后。原材料、质量不稳定,直接影响了食品机械产品的整体质量。

  随着《食品法》的实施,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食物本身,而且涉及食品原料、食品工艺、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包装和食品销售等所有环节。

  机械设计可以是应用新原理、新思想、新方法开发创新的机械,也可以是在原有机械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或作局部改造,从而改变原有机械性能。

  机械产品的质量基本上取决于设计质量,而制造过程对机械产品质量所起的作用是实现设计所规定的质量。因此,机械设计阶段是决定产品好坏的重要环节。

  在实现预期运动和动力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性能好、效率高、成本低,有一定的可靠性;而且还应考虑到操作方便、维护简单、造型美观以及便于运输。

  机械设计在现代机械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机械设计的成败往往成为产品在生产和销售中是否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决定条件。产品设计是制造业的灵魂,产品开发的成败主要决定于产品设计,因为产品结构、性能、质量、成本、交货时间、可制造性、可维护性及人、机、环境关系等。据统计,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90%左右在产品设计阶段已经被决定,其中70%~80%在概念设计阶段被决定。概念设计的核心是创新设计。方案选择的自由度大,产品创新的空间相对就要大。

  现代机械产品正在逐步向智能化、协同性、科技化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设计体系,网络技术、系统工程的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应用和智能化应用的理论也更加广泛地被应用在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之中,提高了机械产品的质量方法,也成为现代化机械设计方法中重要的技术基础。

  食品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①明确设计要求(确定机械的预期功能、有关技术指标和限制条件);②调查研究,制动设计方案,绘制机械运动简图(确定机械的工作原理,拟定集中总体布置方案,进行粗略计算和分析比较);③进行运动和动力分析,确定主要零部件的运动和动力参数;④进行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确定其主要参数;⑤进行结构设计,绘制部件装配图和总装配图;⑥绘制零件工作图;⑦编制技术文件(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标准件、外购件明细表,对较复杂的机械还应绘制详细的机械传动示意图等)。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GD),就是设计和制造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为最小的产品,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即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保证产品功能、使用寿命、指令等。在设计食品机械产品时,全面考虑食品机械设计、制造、使用甚至报废、处置等环节,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从源头上防止污染。

  以集成并行的绿色理念设计食品机械及其相关过程,初期充分考虑机械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各项因素(如用户需求、质量、成本、进度、拆卸与回收的设计体系等),使食品机械实施最优化设计。

  绿色设计是一种基于生态学的设计,为设计人员的素质和设计方法、设计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食品机械数据管理技术是并行式绿色设计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对食品机械生命周期全过程个各环节中所需要的、或生成的大量数据和信息的管理技术,可按照要求将数据或信息及时传递到制定的位置或相应的人员。

  机械设计的过程不再是一种串行设计模式,而是一种在设计过程中逐级反馈的设计模式。将概念设计做大最全面、最优化。从概念上影响整个设计过程和设计环节。

  食品机械设备的材料设计:直接接触食品加工过程的设备材料要求(如抗菌、容易清洗),非直接接触食品的设备材料要求(如节能、环保、对操作人员无害等),直接接触食品成品或半成品的包装设备的材料要求(无害、抗菌、不能对食品造成附着添加等)。

  食品机械产品结构的设计:产品整体结构要易于制造和装配,具有良好的可拆卸性,动力和液压系统要考虑到绿色设计。对于目前发展势头迅猛的中小型家用食品机械要在使用中易于或加入清洗系统的设计,能够一机多用,环保节水等。

  食品机械生产线设备的设计:对于目前的大型标准化生产设备,要采用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生产规范)的标准化生产为指导,同时还要用先进的科学预防性食品安全保证体系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Point,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来规范生产线设备的设计研发。

  在食品机械概念设计阶段,全盘考虑。基于食品安全和绿色生产,对食品机械设备进行全程的监控。如设置设备的使用监控和警报系统等。

  伴随科技的发展工程设备机械化程度也随之在提高,建筑机械设备作为施工现场的重要物质基础,为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结合现状理性的分析及解决在实际管理中存在的各种漏洞,有助于提高施工的生产效率,与此同时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建筑机械设备科学化制度化管理也势必成为相关企业管理的核心重点[1]。

  建筑施工单位现场的机械使用仍存在漏洞,比如:(1)很多大型机械是需要特殊工种或者专项的操作岗位合格证书,现场实际操作人员缺少必要的合格证书和一些岗前培训;(2)设备使用记录没有登记,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管理流程;(3)现场机械的保养、检修和维护工作仍存在些许不足之处,例如有些重要设备缺少必要的遮挡,有些设备周围未设置维护栏杆等等,这不仅仅是加速了设备的老化而且对于施工现场而言这是一种安全隐患。

  许多施工企业没有针对自身情况成立相应的设备管理机构,缺乏一套完整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没有完善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操作人员的培训以及技术资料,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很多建筑企业在选购机械设备时没有做到观前顾后因此在购买材料后出现很多不利于施工的因素。也存在一些企业施工为节省机械费用的成本,购买的机械设备大多是属于落后当前技术措施的“过气”产品,投入使用后难免会影响到建筑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问题。而且一些特殊的工程就应该采用相对应的机械设备,设备与实际施工作业需求不配套同样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机械设备安装准备工作不充分,又未制定专项的安装方案,安装后自检、他检及验收工作未到位,导致安装完成中或者安装完成后出现一些质量及工作效率方面的问题。安装机械设备的单位不具备相应的资质条就进行安装作业,未按编制的施工方案进行安装,在安装过程中也没有相关技术人员在场。

  有些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现场管理工作没到位B体育,没有安排专业的人员管理对应的机械设备,有些单位虽然采用了部分专业知识人员来担任机械设备管理员,但仍未能按规范做到定人、定机、定岗位职责。有些施工企业也只注重眼前效益,忽略长远利益,未对特种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设备的操作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责任心不够强、实际操作时并未按照机械操作规程作业、不按机械设备的要求及时维护机械等众多问题,因为人为导致的原因而造成有些机械设备的损坏严重,使得后期养护和维修成本巨增[2]。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与制度。规范机械管理工作目的是确保建筑机械的可持续可循环利用,只有通过良好的管理,才能尽可能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对岗位进行细分,职责要明确,从管理部门到基层施工人员,都要有维护设备的职责。及时登记设备的使用情况,保养情况,以及检修工作的内容次数。务必做好“定人、定机、定岗位职责”应对每台机器设备,指定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保养、维护、维修工作,不要随意调配技术人员,以免由于管理上的问题对机械设备产生影响[3]。

  建筑施工企业应合理调配使用机械设备,工程现场机械配置必须有利于施工,而且在经济方面要合理,要防止由于设备不匹配或者是效率过高或过低从而造成设备闲置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各种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无论从工艺还是性能上,都必须要满足国家规定的相应技术标准。设备资源的调配方案要科学又要兼顾利益。

  企业要完善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要高度重视岗位职工的专业培训和技术培训,使每一个操作人员都能达到对应岗位要求的水平。项目部应成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对现场设备操作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核,考评结果将是项目部对操作人员岗位职责及能力进行评定的依据,评定结果与奖罚挂钩。当然现场管理人员也应当依据施工进度计划,在过程中合理安排人力,降低窝工的现象。

  建筑机械设备管理要以管理为核心,定期进行保养工作,对平时检查存在问题的机械及时维修。建筑机械使用企业要制定维修保养工作计划,按照计划在现场进行落实。维修人员首先要具备理解工程Y构和一些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才可对机械进行维修工作,对机械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不能仅凭主观判断草率的下结论。在现场作业中操作人员要和指挥人员配合默契,有些工程事故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两者之间信号传递存在误解,致使操作存在问题。因此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可以事先约定一些基本的术语或者一些口令,以便于减少实际施工中由于人员信号传递不明而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

  建筑机械设备管理涉及面较广,综合性很高,除了做好基本的管、用、养、修之外,还必须明确机械管理人员的责任,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培养机械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记录清晰、有人操作、有人监督、奖惩分明、专营与群营相结合。注重强化机械设备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按照企业规定的保养维修制度进行工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牢牢抓紧,明确各环节中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能极大程度的降低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同时又保障了机械设备更安全、更优质、更高效地为施工生产服务[4]。

  [1]卢勇.建筑机械设备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11):41-42.

  石油化工行业一直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一直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不断的在实际化工生产中广泛应用。这些技术更加推动了石油化工行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为实现无人化操作奠定了基础。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化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作为高等院校应注重对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化工企业不断的发展需求。化工机械设备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为培养专业化工人才所必设的一门必修主干学科,该学科的设置对学生熟悉化工生产环境、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具有很大的帮助。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石油化工类、生物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化工制图、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和容器设计等课程的部分内容,内容繁多,信息量大,实践性强。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常见化工生产设备类型,认识化工生产过程基本原理,掌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知识,综合合分析压力容器的性能及工艺方法并能进行一些简单化工设备的设计等[1]。完成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应对化工生产产生感性的认识与客观的了解,并能够为以后生产技术岗位的职责有明确的认知。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具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理论综合性强,内容涉及化工原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知识,知识面广且分散。其次该门课程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例如蒸馏塔的学习中,应充分利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来想象内部气液交换与精馏提纯的过程及原理。再者该门课程实践性强而实际现场危险性大导致学生实践机会较少,使得学生理论与实际无法充分的融合。基于上述特点,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校缺乏该类课程专业化教师的投入,该类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理论教学经验而且还能够对化工生产具有清楚地认识或实际工作经验;而目前高校教师科班出身比较多,缺乏实际现场经验导致教学脱离实际较严重;其次该门课程在教学中应应注意与实验相结合,但由于实验机械较大且危险性高,部分学校未能有效安排实验内容。再者由于该类课程属于偏实践类课程,课程考核方式应多样化,而部分院校依然采用笔试的考核方式无法对学生知识进行全面考察[2]。因此,作为学校与教师,我们应该从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在前面已经提到若仅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教学,不安排实践实习的机会,学生对机器、设备缺乏感性认识,使得学完后学生仍然停留在学初的状态,无法达到课程设置的目标。而为适应化工行业的发展,学生必须加强这门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实行教学,以提高该门课程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多媒体的应用。对于推理性课程如数学等,老师通过黑板与粉笔板书和讲解来进行授课,步骤条理清晰,老师讲课轻松,学生看的明白,能够系统性的吸收新知识,培养新思维。但对于《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由于课程本身涉及很多图标及设备内部构造等,教师板书困难,画图浪费时间且不能直观反映图示意思。如教师只对着书讲图表,很多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好。若采用多媒体资源对课程讲述内容中涉及的图标进行形象的列出并做适当的引申,必然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加大课程实践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目前很多高校建立的学生实践基地可供学生实验,基本满足实验要求却无法达到实践目的。如一些进行实验的小型干燥实验设备、蒸馏设备及一些小型的中试实验场所等。因此学校还应加大对社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采用适当的机会让学生深入车间了解具体情况[3]。再者可邀请从事一线工作的化工生产技术人员开展讲座也可以起到实践教学的目的。这些人员由于其久居生产技术岗位,对车间技术管理及设备管理比较熟悉,生产经验丰富且贴合实际。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同时结合教师的理论教学必然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者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应采取合适的考核方式,注重实践环节在实际考核中的比例设置。目前部分学校采用了化工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辅助学生加强考核。同时也加大了课堂考核力度及笔试考核难度。学校采用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对学生综合考核的目的,更加适应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起到很大作用;再者采用这种考核方式能够迫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的重要性,避免考前猛学带来的负担。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属于石油化工类专业学生所修的主干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化工原理等课程。由于该类课程实践性强,教师在实际教课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应加大多媒体资源及网路知识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形象的掌握更多的化工设备知识;并且教师应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使得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实现课程学习的真正价值。

  [1] 武耐英,郭保国.《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09)

  摘 要: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本文以机械设计基础为例,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堂设计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了如何设计说课,这对提高教师的素质以及教学团队建设具有极大的帮助,并能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说课有利于老师之间进行交流学习,有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等。为此,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基础,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从三个方面介绍如何进行机械设计基础说课设计。

  本门课程是基础课程,学生在对本门课程学习后,能够掌握机械基础知识,比如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构成特征、常见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等,为学生学习机电一体化其他课程奠定了基础。

  本门课程的前置课程有工程力学与机械制图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前置课程,能够识别基本的机械零件图样,了解机械零件材料特性,会进行简单绘图等。这些都为学好本门课程奠定了基础。此后,本课程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实训、电动机实训等实训课程提供了理论基础。总而言之,机械设计是一门承前启后的课程,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知识目标领域,要求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熟悉一些常见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

  (2)能力知识领域,使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结构以及制动原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

  对于技工院校一体化专业,笔者推荐选择国家规划教材,课外一些资料多登录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下载资料进行学习。

  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机械基础设计课程应该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突出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计算公式比较多,但是实际案例比较少,而且实际案例还比较陈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选择机械行业零部件设计为主线,来优化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中多举例,多安排机械设计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设计中提高机械创新能力。

  现在技工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课程设计内容大多选择减速器为对象,并且在课程设计内容中设定好了设计数据与方案,学生在进行减速器设计时,只需要按照设计思路进行,这种课程设计说到底还只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再一次巩固罢了,很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毕业前半学期,笔者安排给学生一个课程设计内容,要求学生利用剩下的半学期完成一个创新发明型任务,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课程设计任务可以只要求学生提出设计思路,发明创新点或者发明价值。

  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常用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征,常用零部件的设计原则与方式等。教学难点是常用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齿轮与轴等不标准零件的设计方法。

  本门课程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导入教学法、模型演示教学法、同类比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等。比如在讲授牛头刨床以及轮系变速动画等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讲解连杆机构时可以应用案例导入教学法;在剖析机械零部件时,可以利用模型演示教学法;在讲解不同传动时,可以利用同类比较教学法;对于一些相关联知识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可以视条件应用现场教学法让学生直接到实训现场观摩机械的实际运行过程;分组讨论法则是组织学生共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当前大多技工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理论笔试形式,这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笔试考核环节,可以多增加设计类知识;讲授完一个主要零件的时候,可以留下一个大作业,即要求学生上交一个设计性作业,提高学生的设计创造性。特别地可以安排一个课外机械创新训练,采用考核的方式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这个课外机械创新训练。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对于课前预习,老师可以不定期进行抽查,比如随机抽查学生,让学生面对全体同学讲解课前预习。老师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听讲情况进行监控以及对课后作业进行质量监控等。